黄大年初中同桌、高中同学兼广西第六地质队队友蔡琼
在我的记忆中黄大年小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孩,但是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领悟能力强,上课不需要听完整节课就能掌握老师教授的知识。同时,他还坚持全面发展,注重强身健体,记得我们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放假回来每天早上起来打拳,而且舞蹈、绘画、写字都做的非常好,尤其他的字写的特别好。
虽然他后来考上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前往东北求学,但是他与家乡的同学朋友一直保持着联系,即使是在出国以后也不曾中断。我作为他儿时的伙伴、曾经的同桌我们之间的友谊也维持了近50年。在每次联系中他表达的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回到祖国,最好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南宁工作。记得他曾经说起自己刚出国时与身边的同学存在很大差距,在所有的博士中自己的成绩只是倒数。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自此以后黄大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泡在图书馆和教室学习。短短的一个学期之后就赶上了身边的同学,但他却说现在的自己只能赶上身边的同学却并没有超过他们,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黄大年是以全年级第一的身份参加毕业典礼。后来有一次他从国外回来和我聊起他的学习工作情况,我问他作为一个黄种人在国外会不会受到排斥?他笑笑地说:“当然不会,人家都对我竖起大拇指,因为我有本事,我不但赶上了他们我还超过了他们!”
他博士毕业后曾短暂回国,但当时的祖国面对他掌握的如此尖端的技术却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充分运用这门技术的程度,在国家的号召下他再次前往英国深入学习,他表示什么时候祖国需要他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因此,对于他回国的举动我们这些同窗并不感到意外,他1996年博士毕业回到南宁时就和我们说过一定要回到祖国,即使到英国工作后每每回来探亲时说的最多的也还是要回到祖国,参与家乡的建设。他也曾经提到过想要回到家乡的广西大学工作,可惜后来发现广西并没有适合他的专业。
在做人方面,我认识他近50年,从来没有见过他发过火、红过脸,是个“有本事,没脾气”的低调的人。2003年我们高中毕业28年,同学们第一次聚会。远在英国的他接到我们的电话非常高兴,为了与多年未见的高中同窗们相聚,即使他的工作异常繁忙也竭力从伦敦赶回来。记得聚会后在算账时差了600元钱,我正准备让大家把钱分摊补上时,他听见后把我拽到一边悄悄地说:“把补钱的事交给我吧,我又忙又远难得来见大家一次。”不论是以前还是后来,他对旧友同窗始终重情重义。
他回国任教后,我曾经提醒他要按时吃饭,按时休息,当时的他衰老了很多。他反驳我说:“除非我去当农夫,当你在做实验、算数据的时候你能想着吃饭和休息吗?科学家每天按时吃饭休息是不可能的,能坚持每天按时吃饭休息的科学家是出不了成果的!”得知他不幸离世时,回想起他说过的这些话,我们这些同窗都觉得很可惜但同时也觉得很骄傲。虽然他只活了58岁,回到祖国也才短短7、8年,但是他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做出的贡献却远远不止这些短暂的岁月。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