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2017感动中国颁奖词之黄大年
2019年5月31日上午,由学校人事处(教师工作部)主办的“师德讲堂”第二讲在体育馆开讲,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生动讲述了黄大年教授的感人事迹。全体教师及部分职能部门人员聆听了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峰主持报告会。
报告团由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教授生前科研助手于平,吉林大学工会副主席、侨联常务副主席任波,黄大年教授学生、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乔中坤组成。3位成员分别围绕“战略科学家的中国梦”“留学报国的时代楷模”“黄老师,我们想您!”等主题,讲述了黄大年教授可歌可泣、可敬可钦的一生。他们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再现了黄大年教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使学校教职工深切感受黄大年教授的先进事迹,近距离接受精神洗礼。
报告团成员的讲述情真意切、触动人心,现场掌声阵阵,听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闪烁泪光。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句句触动心弦的话语,仿佛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到黄大年教授奋斗的岁月,看到了那个义无反顾回到祖国的他,那个为国家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他。黄大年教授闪亮的身影,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点亮了一盏灯,一盏永不熄灭,汇聚着正能量的心灯。大家被黄大年教授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备受鼓舞,纷纷表示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力量。
高峰副校长在主持中指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24个字既是对黄大年一生事迹的高度概括,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重托。学校邀请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作报告,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实践。希望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用好先进典型这面镜子,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将黄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着信念、感情、责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近期引进的“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教授蒋依依表示:“黄大年教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如同一盏明灯,点亮了我们的信仰之光。作为一个青年学者,应不忘初心,奋发进取,将个体的知识积累,演化为群体的共同进益,把自身成长融入到学科、学校和国家的发展之中。”
海外留学归国人才、中国运动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宋亚锋感慨到:“黄大年教授是海归报国的楷模,我要以他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为实现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在黄教授身上,我们可以感知一个知识分子浓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在他心里,祖国需要就是最高追求,‘为国担当’就是人生信条。作为留学归国青年教师,我也应该向黄教授学习,积极投身到强国事业中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教授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事迹应该被世人永远记得”,国际体育组织学院青年教师牛安琪动情地说。
黄大年教授的学生,我校体育工程学院教师马千里激动地说:“作为他的学生,老师的音容笑貌、家国情怀、谆谆教诲历历在目,悲痛、惋惜之情难以言表。老师放弃剑桥优越生活回国,扎根地质宫埋头苦干,用争分夺秒的工作诠释着一名科学家的赤子大爱。唯有奋发图强、努力工作,把对老师的缅怀化作力量,投入到教书育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行动中去才是对师恩最好的报答。”
“师德讲堂”第二讲特邀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学校作报告,旨在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带动人、鼓舞人,激励学校教职工传承典范精神、紧跟楷模足迹。学校将编印配套学习材料、组织交流讨论,带领教职工深入学习黄大年教授的先进事迹,将心中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具体行动,为学校全面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磅礴力量!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