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时代楷模黄大年的事迹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黄大年的精神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面对如今这样一个社会开放、价值多元的时代,坚守和信仰显得尤为珍贵。黄大年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唤醒了这个时代对共同价值的认知。向黄大年学习,是一个国家尊师重教的价值表达。东农从不缺少“黄大年式”的好教师。行走在东农校园,许振英、王金陵、骆承庠……这一尊尊雕像和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沉淀了东农人的精神内核,形成了东农发展的不竭动力。现如今,学校又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新时代东农人,他们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或立足三尺讲台、言传身教;或勇攀科技高峰,矢志不渝。他们用一颗颗无私奉献、敬终如始的“初心”,支撑起了他们对教育、对学生、对科研的信念,他们用行动传承并丰富了东农精神的内涵。近期,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东北网、《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三家媒体对我校2017年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突出贡献奖获得者进行了深入采访,并在校园网、校报、官微等媒体平台推出“学习黄大年 东农有榜样”专栏。以期通过这些新时期东农的榜样来不断凝聚、继承和发扬东农精神,希望通过榜样之光,照亮东农未来发展之路,同时,也激发出全体东农人为学校发展建功立业的磅礴力量!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韩大猛
课堂上,他是幽默风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课下他是学生心目中可以交心的大猛哥。
“灰常有语言魅力 我在他课上都忘记玩儿手机 ”、“我也是,听他的课完全根本没心思玩手机!” “感觉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用心与我们交流、分享。”在网上,学生们评价道。而学生们口中的他就是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大猛。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
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思政课教师,韩大猛主讲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围绕中国从1840年到1956年这段历史。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初中、高中上的历史课中都有涉猎,加之学校很多学生是理工科专业,对历史不感兴趣,因此很多学生上课不是往桌子上一趴准备睡觉,就是低头看手机。
对此,韩大猛老师有自己的妙招。“现在的学生思想呈现三多:多元、多变、多样,要想让学生们喜欢上思政课,抬头上思政课,一定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韩大猛老师说。
在上学期开学第一节课,韩大猛老师将当时的热门电影《战狼2》作为切入点,播放其中精彩片段,引起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影片里有一句特别提气的话,‘犯我族者虽远必诛’,学生们印象非常深刻,我由此发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喊出这句话吗?喊出这句话底气和自信何来?相信通过这学期课程的学习,你们会理解其中的深刻意义。”谈起自己主讲的课程,韩老师一下子来了上课时的精气神。
课堂上,韩大猛老师最喜欢站在第一排学生中间的过道处,用他的话说,这样可以走到学生中间,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更好与他们交流互动。“为什么第一次鸦片战争进攻中国的仅仅是英国这一个国家?”“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最后的胜利呢?”“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而不是反封建反帝?”
采访中,韩大猛老师不断向记者发问,一如他在课堂上,经常抛出这样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回答。“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启发他们思考问题。”韩大猛老师说。
除了在讲课形式上注意互动,韩大猛还在讲课内容上下功夫,以生动的名人轶事及思想观点为点缀吸引学生的注意,用最新的信息和时政话题与历史知识点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讲到五四运动时,韩大猛将点燃五四运动的重要人物林徽因推出来,再从林徽因讲到徐志摩和梁思成,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课上,很多学生没听够,课后去找资料、买书细细研究这段历史,感受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爱国情怀。
曾有一位韩大猛的学生,一开始不喜欢历史课。一次课上讲到太平天国起义,韩大猛结合史实讲了很多陈玉成、李秀成的故事,还讲到了太平天国主张男女平等的一些施政措施,这位学生被这段历史吸引,课后自己研究了大量史料,并且以太平天国时期的男女平等思想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
“听韩大猛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几乎每堂课都会有精彩的地方让我们禁不住鼓掌,每次课都是在掌声中结束。”
“喜欢他的课、期待他的课,用手机拍摄他讲课的视频分享给其他同学。”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
——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教我们做人
课堂上,韩大猛是幽默风趣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课下他是学生心目中可以交心的大猛哥。自己经历过的困境、遭遇过的挫折、孩子的趣事、对待家庭的责任等等,都是他与学生分享、交流的话题。
“听大猛哥讲自己从找不到工作到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的个人经历,这本身就是一部奋斗史,大猛哥一步步走过来,就是因为他敢于选择、勇于坚持。他常说,成功背后就是两个字——坚持。”学生杨璐感慨道。
“作为一名思想课教师,很重要的一项责任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这种教育不是唱高调,也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要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求,真的把他们当成朋友一样交心,我会经常给学生们推荐我读过感觉不错的书。”韩大猛说。
“大猛老师把思政课讲到我心里了。”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刘登科说。他给记者讲了大猛老师最触动他的一节课和推荐的一本书:“大猛老师给我们讲红军长征时谈到,美国《时代周刊》出版的《人类1000年》一书,收录了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中国有三件事入选,《1934年-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便是其中之一。谈及长征何以入选时,大猛老师给我们推荐金一南写的《苦难的辉煌》一书,并讲了里面的一段话: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收获。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我听后很受震撼,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有了深刻理解,对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了重新认识,我们虽然没有生活的那个年代,但我们不应该做历史的旁观者,应当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参与者、贡献者,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应该不懈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梦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于我来说,大猛老师的思政课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教我们做人的课。” 刘登科说。
“韩老师好,我是学校考研班您交过的学生,我现在考研结束了,想了解一下近代史,您能给我推荐几本书吗,听过您的课,对从鸦片战争到建国后这一段历史特别感兴趣。等下学期开学想去蹭您的课。”前不久,一名学生给韩大猛留言。
在学校,到韩大猛班上“蹭课”的学生常常把教室挤得座无虚席。一次晚课,在给学生讲授《郑伯克段于鄢》时,刚讲到一半,教学楼突然停电了,教室一片漆黑,面对着兴趣正浓不愿离去的学生们,他就将余下的课文一字一句地背述出来,黑暗中,他用高亢声音,引导学生们分析作品中的每位人物形象,就这样,在学生们手机电筒的照耀下,上完了一堂课。
——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课纽扣
课堂上,限于课时限制,很多知识讲解点到为止,常常有学生反映,上课“不解渴”,“吃不饱”。
为此,2017年9月,韩大猛老师成立学生社团《猛侃》。“一是解决学生上课时的疑问,答疑解惑,二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社会热点,三是鼓励学生多读书。希望能更多与学生交流,让他们在精神上有个归宿。”谈及社团成立初衷,韩老师说。
行政管理专业的尚晞铖是最早加入社团的,对于社团举办的讲座、读书、学习、分享活动她场场不落。“韩大猛老师带我们参观学校农业机械专家蒋亦元院士的办公室,讲院士当年科研的感人故事。大猛老师还结合黄大年事迹,给我们讲要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除了要坐住冷板凳之外,还要有极大的胸怀的情操,在中国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科学家,才有我们看到的‘厉害了,我的国’,不是岁月静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韩大猛老师说的话让她至今难忘。
“当我给孩子们上完课时,他们的眼睛是亮的,课后积极找我探讨问题,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感觉很幸福,人生价值以这种方式体现很有意义。”韩大猛老师说。
从教至今,韩大猛累计授课达10000多学时,为了将授课内容记得牢,他养成手写讲稿的习惯,每一节课的讲稿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手记。随着思政课内容的不断更新,他几乎每一个学期的讲稿都要重写一遍。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的讲稿让他用起来更有生命力”。十几年下来,他的手写讲稿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
利用寒假假期时间,韩大猛老师又开始准备下学期的课程内容。“‘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我打算用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最后一段话作为下学期课程的结尾。”韩大猛老师说。
激情饱满的授课方式,深入浅出的哲理思想、机智幽默的授课语言,使韩大猛获得了诸多荣誉。2012年荣获东北农业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文科组一等奖;2013年曾荣获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文科组第二名;2016年获得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大奖赛第一名和东北农业大学首届课堂教学质量成果奖大赛第一名。
(撰稿/张士英 王拾犇)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