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请关注 吉林大学

认识黄大年,是学习黄大年的基础。人们常常以为英雄和先进人物距离我们很远,其实榜样往往就在我们身边。我和黄大年见过两面,但彼此并不相识,因为都是在学校举办的大型公共活动上,很匆忙,没说过话。他给我的外在印象是很普通、很平常,与其他教师没什么两样。他去世以后,通过各种渠道的介绍和报道,我才从他的一系列先进事迹中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才知道他朴素外表背后深藏的是一个高尚的灵魂。特别是当人们把黄大年和白求恩联系在一起,进而总结吉林大学的“一白一黄”精神之后,我更是感受到了黄大年的伟大。1939年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的评价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 “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的极端热忱”。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评价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时代不同,人物不同,岗位不同,贡献不同,但两位时任领导人对两位时代楷模定位出的人格高度,却基本相同。用毛泽东的话说,他们都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会成为时代的楷模、学习的的榜样。
▼
学习黄大年,是成为黄大年的前提。黄大年本人和黄大年精神是一体的,黄大年精神和黄大年行为是一体的。从黄大年的生活和工作中,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我感觉到构成“黄大年精神”的实质应该是奉献精神、爱国情怀、担当意识。他放弃国外优越工作条件和舒适生活环境回到祖国、回到母校的举动,以及他常说的“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并不重要”等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他说“我是有祖国的人”,告诉学生“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充分体现了他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情怀。他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充分体现了他心有大我的担当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才能够真正明白到底应该向他学什么,怎么学。
▼
认识黄大年、学习黄大年,固然重要,但比认识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变成黄大年,成为黄大年,做黄大年那样的人,干黄大年那样的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从这个指示中,我们不难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学习黄大年,学什么?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高尚情操。二是变成黄大年,怎么变?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活着的黄大年。
▼
黄大年本人已经不在了,但黄大年的精神还在。黄大年本人已经不在了,但黄大年的作风还在。一个黄大年倒下去,千万个黄大年站起来。我们已经看到了“黄大年式科研团队”的出现,也会看到“黄大年式学者”的诞生。黄大年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绽放出的光彩是永恒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小我的安逸而在于大我的奉献,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着有人认识你而在于死后有人记得你、学习你。
▼
我始终认为,认识黄大年、学习黄大年、成为黄大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继承和弘扬黄大年精神的三个不同层面或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结合工作实际,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用黄大年精神武装自己,带领考古学科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抖擞精神,奋力向上,争做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建设和吉林大学考古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岗位上无私奉献的黄大年、爱岗敬业的黄大年、敢于担当的黄大年、拼搏传承的黄大年。
赵宾福,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赵宾福2018年5月23日在吉林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继承弘扬黄大年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曾刊于《吉林大学报》2018年5月25日第4版。

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