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大年精神

佩奇是谁?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2019/4/22 16:58:48 人评论

啥是佩奇?春节将近,一条爷爷给孙子准备礼物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网友纷纷表示看哭了。实际上,感动并不只存在于微视频中,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正在真实发生,而这些故事里令人泪目的主人公,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于敏,就是其中之一!“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

啥是佩奇?

春节将近,一条爷爷给孙子

准备礼物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

网友纷纷表示看哭了。

实际上,

感动并不只存在于微视频中,

每天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正在真实发生,

而这些故事里令人泪目的主人公,

才是我们最应该追的星:

于敏,就是其中之一!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

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16日首发的于敏院士去世消息,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点赞量近10万。

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又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风骨坚韧、不失本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成就人生,在实现自我中造福大众。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王希季、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南仁东、黄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如果科学家也有所谓“人设”的话,大抵也就是上文描摹出的样子吧。而且选择“追这样的星”的人,似乎也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人设崩塌”。回望历史风云,他们的价值坐标不曾迁移,他们的信仰始终在场。也许有人觉得谈“责任”“使命”“信仰”这样的大词有点空洞和矫情,但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恰是于敏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暂时停下来,重新审视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迷茫。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于敏们的离世何以引发多个行业各个代际的集体悼念。于个体而言,这些人类星空的璀璨之星似一座座灯塔,照亮了通往“意义”的道路,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他们维护并构筑了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照亮了通往“梦想”的前路。

一直以来,“对明星演员的关注多过科学家”的声音总会不时出现,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能成功挑动大众的敏感神经。暂且对这种论调按下不表,现在,事情已不同以往。一个例子是,在中央的关怀下,光明日报成立了专门的知识分子关怀机构;2019年,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新开设“光明追思”栏目,第一时间刊发了多位大家追思稿件,目前阅读量已超6000万。功勋卓著,青史不泯。即使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别样的“偶像”也是最大的流量,最有含金量的流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5年前,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如今,他换了种方式,和国人一起奔跑在时代前列。


相关资讯

  •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

    2018/4/21 22:53:19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