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大年精神

科技路上莫驻足,只有“下田”最快乐

2018/8/15 13:56:43 人评论

已经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并没有退休享清福,而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田埂看稻穗、搞科研,不断把我国的杂交水稻工程推向新的高度。“只有下田最快乐”,这不仅道出了袁隆平院士不变的心情,更是阐述了科研人员热爱工作的朴素情怀。最是情怀动人心。正是因为对科研事…

已经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并没有退休享清福,而是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在田埂看稻穗、搞科研,不断把我国的杂交水稻工程推向新的高度。

“只有下田最快乐”,这不仅道出了袁隆平院士不变的心情,更是阐述了科研人员热爱工作的朴素情怀。最是情怀动人心。正是因为对科研事业的热爱,罗阳同志克服身体的不适,跟随辽宁舰出海,亲自参加舰载机起降训练试验,用生命擎起了舰载机起飞;正是因为这种情怀,黄大年能够躺在卡车前保护实验设施,并发出“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的心声;正是因为这种对梦想的追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钟扬坚持援藏16年,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保卫了祖国植物基因库。新时代新征程,这种情怀已然成为无数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标杆。

“下田”就是工作,就是实干。在工作中涵养精神,在工作中铸就埋头苦干、甘洒热血的精气神。回溯历史,杰出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投身于生活和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的戈壁荒漠,隐姓埋名,为中国核武器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黄旭华,接受国家研制核潜艇的任务,埋头苦干30年。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以奉献书写青春,用实干成就事业。看今朝,中美双方贸易战你来我往、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呼唤只争朝夕的科技工作者,需要脚踏实地的科技排头兵。唯有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才能让中国科技事业的壮阔画卷再开新局。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车轮正滚滚向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科技竞赛也已悄然拉开帷幕。此时,党中央发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时代号召,“只有下田最快乐”无疑是科技工作者最有力的回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今天,我们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就一定能跑好历史接力赛中的这一棒,迎来民族复兴的壮丽曙光!


相关资讯

  •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 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

    2018/4/21 22:53:19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